查看 1847 回复 0

[国内新闻] 15岁少年勒死女孩后焚尸 称想挑战警方办案能力

<
发表于 2012-12-29 09:26:36|来自:广东深圳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查看更多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因为错过校车,13岁学生倪某某步行上学,被15岁的阿平(化名)绑进防空洞后用红领巾连续勒颈三次致其身亡。12月26日,昆明市中院不公开开庭审理此案。然而,本案被告人阿平作案的理由,竟是想挑战警方的办案能力。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正处花季,本应纯真善良的少年走上如此不归路?
  【事件】

  少女上学途中惨遭毒手
  5月15日早晨,家住昆明呈贡新区的倪某某由于感冒没有赶上校车,在步行前往学校时中途失踪。5月21日早上10点,在距学校700米的一个防空洞中,有村民发现了倪某某的已被烧焦的遗体。不久,警方破获此案。残杀倪某某的凶手,是一个仅比倪某某大两岁的少年阿平。5月28日阿平落网。
  检方查明,5月15日,15岁的阿平在倪某某上学的路上,将倪某某强行带至倪家营村昆河铁路的一个防空洞内,用红领巾将其勒死,后焚烧尸体并逃离现场。
  据阿平交代,倪某某被带进防空洞后,他和她说起自己从镇雄到昆明后的不愉快经历。后来倪某某称肚子饿,阿平还为其去购买食物,而在此过程中倪某某想逃脱,激怒了阿平。在倪某某挣扎过程中,阿平顺势将红领巾结成的活扣套进倪的脖子处,并用力把话扣拉紧,前后拉了3次,直至倪没有了挣扎。但阿平不希望她死,所以他学着电视上给倪做胸口按压,但始终没反应。
  对于阿平的作案动机,阿平供述,早在本案发生以前,因为自己“玩失踪”,其父母报案没有引起警方的注意,便萌生绑架人以试探警方态度的想法。倪某某不幸成了实现他想法的对象。
  阿平曾在本案侦查期间供述,老家在昭通镇雄的他,6岁半便随打工的父母到昆明生活。他很不适应在城里上学的生活,经常到案发的防空洞打发时间。
  检察机关认为,阿平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其刑事责任。鉴于阿平作案时未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分析】

  适应不良综合征的体现
  针对案件中阿平的犯罪时的心理,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南大学国际二级心理咨询师黄曦,黄曦称案件中阿平反映出适应不良综合征的一些特点,从行为进行分析的话,他可能会有冲动型的人格。
  适应不良综合征是指,因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致使个体的心理、行为特征无法适应,出现异常,轻者造成自我迷茫,难以融入新环境、情绪不稳,冲动任性等;重者容易诱发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甚至出现各种犯罪或自卑、自杀倾向的症状。
  阿平曾在供述中说,老家在昭通镇雄的他,6岁半便随打工的父母到昆明生活,他很不适应在城里上学的生活。对此,黄曦分析,可见阿平自老家至昆明后一直存在环境适应不良,在新的环境中无法交到朋友,可能学习成绩也落后。而这样的孩子往往会产生强烈的被遗弃感,导致情绪困扰,从而出现逃避、不敢面对现有境遇的状况,所以他会逃课到防空洞中打发时间。而他在防空洞里和被绑的倪某某诉说自己不愉快的经历,也反映出他自卑,没有朋友,人际适应不良,希望通过倾吐来缓解内心的情绪。
  阿平早年跟父母“玩失踪”,和之后想通过绑架人试探警方态度的想法,都充分体现出他长期缺乏必要的关爱而寻求关注的努力。当阿平发现倪某某没有呼吸时,他学者电视上给倪做胸口按压,则体现了他的悔意。
  因此黄曦判断,因儿童时期的长期适应不良和家庭原因所形成的冲动型人格。
  【原因】

  不良情绪长期积累所致
  黄曦分析称,阿平的这种心理与其所在的家庭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
  颠沛流离的家庭环境导致孩子成长环境的变化过快,在此过程中孩子可能因自己家庭出身、生活条件、学习成绩等产生自卑心理,而家长又没有及时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变化,导致孩子的负面情绪长期积累得不到宣泄,最后选择具有攻击性的行为获得补偿。黄曦称一般来说,孩子的攻击性也与家庭教育有较大关系。专制型的家庭,儿童常遭打骂,心理受到压抑,长期郁结于内心的不满情绪一旦爆发出来,往往会选择较为激烈的行为来发泄积怨。
  从社会方面来讲,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缺乏关注,社会上城市家长对农村孩子的歧视影响到他们的子女,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很难在城市学校中交到朋友。而在小学阶段,儿童伙伴社会交往倾向日益突出,他们很注重朋友之间所共有的价值观,关注自己在同伴中的威信和地位,尤其重视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当转入一所新学校,进入一个新集体,他不能很快融入,由此他产生了被遗弃感,导致情绪困扰。
  【应对】

  多多沟通及时疏导
  黄曦表示,在适应方面,家长应多给予孩子关注和鼓励。在人格方面,少一些家庭暴力和不当言行,多给孩子一些正面引导。家长应该做到:
  1.经常与老师沟通。特别是进入新的学校初期,家长应该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行为表现,向老师介绍学生在家以及在原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性格特点等。
  2.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技能、交往策略。指导孩子接纳同伴的缺点以及让自己被同伴接纳的方法,使孩子集体归属感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
  3.建立学习规范。利用孩子的新奇心理帮助孩子重建学习规范。家长应和孩子分析原来的长处与短处,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提出希望。
  4.关注孩子情绪。父母应在孩子进入新环境初期,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与孩子进行沟通,耐心地倾听他们发自内心的语言,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和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及时进行疏导。
  5.期望水平应与孩子的实际条件相当。在进入新的学校时,应该把孩子是否适应放在第一位,不能一厢情愿地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更不能盲目攀比他人。
  另外,学校应加强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关注和关心,建立学校的朋辈互助机制,引导孩子们互相认同和帮助。
  社会应加强对舆论的引导,避免不当言论影响孩子们的认知。
没有设置签名的默认显示以下内容: 全站功能彻底改头换面,深入研究将让您感受便捷,熟悉后定会让您振憾!
在我的钱包中绑定微信号即可提现至微信钱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2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