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11 回复 0

教授称药家鑫“委屈”杀人 马家爵则属冷血

<
发表于 2011-4-12 14:15:51|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查看更多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药家鑫VS.马家爵:李玫瑾的矛盾心理学 □肖鹰
对22岁的大二学生药家鑫杀人,李教授曾通过记者提问说:“这8刀仅动作就要持续十几秒,他在被害人的呻吟中如何完成这一行为过程?他为什么没有‘不忍’的感受?”解释药家鑫故意杀人,李教授用的理论是:“在很多心理不成熟的人当中,他往往是把人只看做一个不良的刺激物,他觉得只要把这个人做掉了,这个刺激物就消失了,他却不明白生命背后的东西是什么。”
而对23岁的大三学生马家爵杀人,李教授用的理论则是:“当他与别人发生冲突时,他就这样随意地轻易地置人于死地。当他意识到自己犯了罪的时候,他就希望赶快死,在这个过程当中,人生观才是他无情感反应的必然原因,也是他真正的杀人动机,而不是贫穷。”
作为犯罪心理学家,李教授特别强调马加爵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强调他的无论在集体生活中,还是在家庭生活中都永远表现出的冷漠、孤僻、狠毒。李教授特别引用和详细解读马加爵在15岁时看到父母的激烈争吵而写下的想杀死父亲的日记,不仅认定马加爵是心中没有爱的人,而且认定这颗心就是多年后杀死四个同学的那颗心。
马加爵在被捕后写给他十四叔十四婶的信中向叔婶一家人表示最后诀别的感谢,他写到:“十四叔、十四婶,我真的是有很多话想跟你们讲,我对你们家对我家的帮助从来就是很感激的,在我的心中从来就没有忘记过,只不过我这个人动情的话历来就讲不出口……”这是一个自知死期不远的在押杀人犯的真情流露。对于药家鑫在法庭上乞求活命的哭诉,李教授是句句信作真理,而对于马加爵绝笔信中表现的纯朴的人伦关爱的品格,却无动于衷。我们看到,无论掌握了多少复杂、矛盾的资料,在李教授的眼中,马加爵们永远只能是一群“把人世间复杂的关系当作一种简单的无情感反应的关系处理”的另类大学生。
李教授认定马家爵完全是因为“自我中心”的“人格缺陷”导致他恶性杀人。她甚至认为被杀害的龚博只因为过生日没请马加爵,而别人又用此事教育马加爵:“就是因为你人品不好,所以龚博过生日都没叫你。”
然而,药家鑫在法庭上为求免于死刑而哭诉的话语,不仅李教授毫无质疑,似乎还很能打动李教授的心,让李教授一方面认定22岁的钢琴系大三学生药家鑫是一位从小被迫苦学钢琴、缺少心灵抚养的好孩子。药家鑫说:“从小到大,我的生活几乎除了学习以外就是练琴,妈妈陪我练琴,小的时候每周练琴,为了练琴,妈妈都会打我,或者拿皮带抽我……”就是看了包含着这几句的一段几分钟的视频,李教授说她“突然就明白”了药家鑫杀害张妙的心理活动。李教授说:“他拿刀扎向这个女孩的时候,我认为他的动作是在他心里有委屈,在他有痛苦,在他有不甘的时候,却被摁在钢琴跟前弹琴的一个同样的动作。”
李教授对药家鑫与马加爵的态度的反差,是建立在她对两人的根本原则区别的:对于马加爵因认为同学歧视和冤枉他而故意杀人,李教授的原则是:“我特别主张要想真正了解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不能以一般的社会理由去遮掩他个性当中的问题。”对于药家鑫害怕“农民难缠”而杀人灭口,李教授的原则是:“ 这个问题确实不是他一个人的一种东西,我认为这个案件,药家鑫说的话确实是完全错误的,但是他确实也在社会当中可以找到相应的一种背景。因此我觉得这个案件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我们这个社会有哪些是属于社会偏见,而这种偏见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李教授在她最新的博客文章中写道:“我始终认为:研究犯罪心理就是研究人性的弱点。但人性还是有另一面的。法律处罚一个人是因为他的具体行为。但我们从心理上评价一个人时,就不能仅从一次或几次行为来评价。否则你研究的人就不是完整的人。”
李教授这段话说得非常好!但是,这段话除了实用于等待判决的药家鑫外,是否也实用于已经处决的马家爵呢?李教授目前的态度似乎是否定的。
没有设置签名的默认显示以下内容: 全站功能彻底改头换面,深入研究将让您感受便捷,熟悉后定会让您振憾!
在我的钱包中绑定微信号即可提现至微信钱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2 下一条